清穿之德妃第3部分阅读
阿哥和五阿哥带着六阿哥、哈宜呼和萨伊堪玩耍,一起玩的还有小狗鸿福。
每日请安完毕,太皇太后和皇太后都会在德宛的陪伴下用些爽口的小菜。然而就是检查功课,因为皇帝不在宫里,上书房就呈现出了半放假的状态。这个时候,四阿哥在书房里跟着师傅学习汉文化,五、六两个小阿哥的汉文化启蒙则由苏麻和德宛来完成,四阿哥从书房回来以后,三个阿哥就开始了集体教学,太皇太后教授满文,皇太后教授蒙文,苏麻起辅助作用,而这个时候,德宛大约应该算是旁听生吧。德宛自从有了前主人的记忆,满文还算有些模样,蒙文就一塌糊涂了,而几个小家伙本身就有一定的基础,结果德宛的进度明显落后于几个小家伙,皇太后无奈之下把她踢出班级,扔给太皇太后进行单独辅导去了。
结果等年底康熙回京以后检查功课,四、五、六三个阿哥让康熙非常满意,连小六都能说一口极流利的满、蒙语,《论语》也已经可以一字不差的背下来,写字也有很大进步。再看德宛,真是能把康熙气得胡子直翘,其他都还不错,可就是语言问题让康熙同志很是无语。德宛好歹是个满人吧(康熙认为),可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居然还说得结结巴巴,还时常出点儿小错,蒙语就更不用说了。当然有问题的还有五阿哥的汉语,但他是皇太后养的,皇太后是蒙古人,对汉文化没多大热情,康熙也就不对他的汉语做要求了,可怜的五阿哥只能抽空从四阿哥那里偷偷摸摸学一点儿汉语。
于是,康熙纳闷了。明明几个孩子个顶个的聪明,怎么这当额娘的脑子就不怎么灵光呢?终于,康熙得出了一个让他很得意的结论:孩子们之所以聪明是随了朕嘛。就算是长得最像德宛的四阿哥,脑袋瓜也没随了他额娘,真是万幸。
不过,为了以后的孩子不随他们笨笨的额娘,康熙开始了疯狂的压榨德宛的历程,力求把德宛笨笨的细胞都压榨死,也许新长出来的就是聪明的细胞了。可怜的德宛,白天得面对康熙那张不停数落“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都学不会”的血盆大口,不停的学习学习再学习,晚上累得半死的时候还得承受康熙那绝对不轻的体重。德宛发现自己好想哭,这几个月,康熙除了宜妃和贵妃那里去过几次,有孕的通贵人那里去了探望了两次,以及他独自休息的时间以外,竟然都宿在了永和宫,害得德宛就是出门都小心翼翼,就怕不小心被哪一束哀怨的来?或许是因为她和四阿哥关系的疏远导致的?德宛想,大约是如此吧,四阿哥的离开应该让她很受伤吧,心中的痛苦积累起来却无从发泄,导致心情暴躁或是抑郁,最终一个无意的举动酿成了此次大祸。
权利变更
皇贵妃跪在地上,没有人发话,她也不敢再多说什么多做什么。
太皇太后、皇太后和皇帝坐在上面,都是一语不发。皇贵妃觉得,好象身上都扎了刺一般。
宫里的大小主子只要能来的都到齐了,满满当当的院子里却是连咳嗽声都没有一丝。
德宛紧紧搂着四阿哥和六阿哥,幸亏哈宜呼和萨伊堪一个在慈宁宫一个在永和宫,都没有带出来,否则德宛还真的忙不过来了。
四阿哥很害怕,刚才贵妃和七阿哥的惨状他都是亲眼看到的。他知道皇贵妃就算受了责罚也是罪有应得,他以为自己会觉得快意的,可是看着皇贵妃这副模样,心里却觉得难受起来了。皇额娘曾经是怎样的高贵,那样高高在上的后宫之主,现在却匍匐在地上,比旁人更卑微、更狼狈。
在这样安静的环境里,太医踢踢踏踏的脚步声越发明显。
“回太皇太后,皇太后,回皇上,贵妃娘娘的胎现在已经保住了。只是娘娘凤体受损严重,以后还需要好生保养,不能太过劳累,不能情绪起伏太过,否则,胎儿仍有危险。”
虽然不算很满意,但至少孩子现在保住了。
事情的结果已经差不多了,然而还有最重要、最受关注的一项:人们齐齐看向了皇贵妃。
“皇贵妃佟佳氏,你犯此大错,虽并非有意,然皇室血脉不容轻易损伤。今贬为妃,收回凤印,在承乾宫里礼佛吧。今后后宫事物交由贵妃钮祜禄氏,不过贵妃毕竟年轻,此次又身体有损,由惠、宜、德、荣四妃从旁协理。另,成贵人戴佳氏升为成嫔。”太皇太后轻轻的一句话,顿时改变了整个后宫的格局。
从副后之位落入凡间的佟妃除了磕头谢恩,什么反应都没有。在承乾宫里礼佛,又没说时间,其实就等于已经被无限期的禁足了。
“娘娘,当奴才们听说宫里出了这种事的时候,真是吓坏了。幸好娘娘您没有事儿,不然咱们可……不过这也真是好事儿,娘娘这才是因祸得福,能协理宫务,咱们也不必担心娘娘会被人欺侮了。”萨克达氏在第一时间递了牌子进了宫。当她真的确定女儿安然无恙后,才流泪痛哭起来。
“说实在的,这点子权利除了能确保本宫不被欺侮以外,也没有别的用处,额涅也别太当会事儿。”
“奴才知道,无论如何不能给娘娘惹事,奴才会再次约束家人,夹着尾巴做人的,您放心。”
“这才是正理儿呢。本宫跟额涅说句实话吧,虽说有了协管之权,可女儿却是地位最低的一个。贵妃是先皇后亲妹,一等公之女;惠妃出自那拉氏,又是权倾朝野的明珠之妹;荣妃虽然出身不高,可也是正经满旗出身;宜妃出自满洲镶黄旗,父亲也是个佐领。这其中可不就女儿最低吗?不过其实呀,事情都有两面,从另一面来看,这反而是好事。贵妃出身名门,一身骄傲,虽然此时体弱不好多做什么,可以后却是一定会想方设法夺回权利的;惠妃、荣妃久已无宠,对她们来说,权利就是她们最后能抓住的东西,又怎么舍得轻易放掉呢?而宜妃现在的安稳不过是为了肚子里的孩子罢了,等孩子生下来,以她好胜的性子,本宫都可以好好想象一下到时候会上演什么样的好戏了。”
“那,娘娘您是要,坐山观虎斗?”
“没错,咱们呀,摆盘瓜子,看戏得了。其实说实在话,在这后宫里最重要的不只是权利,还有上宠,趁着她们混战的时候,本宫正好可以多去和太皇太后、皇太后说说话,跟皇上多亲近一些,反而能得更多好处。反正在她们看来,臣妾既没那个资格也没那个胆子跟她们争权,其实呀,要本宫说,更没有那个必要,本宫要的是一世而不是一时。”
萨克达氏不聪明,难以理解女儿的深意,但她知道家族给女儿带来的不是荣耀而是艰辛,所以她并不敢置喙,何况她很清楚聪明的女儿一定不会听她的。再说,女儿看起来很自信,所以她也对女儿充满信心。反正对她来说,什么权利都不如女儿的安全重要。
这个皇宫真是个无情的地方。德宛再一次确定。
那件事情的第二天,当德宛再次踏出永和宫的时候,宫里已经恢复了平静,似乎之前那场使皇宫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事件和消失了一个宫女没什么两样。若不是碰到的那些较往常更加热情恭敬的妃嫔们,她几乎要以为前一天的事情真的是发生在梦里的。
对着众人的讨好,她不打算接受,当然也没打算拒绝。只是淡淡笑着,温和却疏离。
当众人发现她们以为会拼命捞取权利以弥补出身缺陷的德妃没有按照她们的设想行动的时候,失望之余,她们也开始暗中嘲笑起来:真是出身决定一切,不愧是包衣出身,太小家子气了,真是个懦弱无用的家伙,做了宫妃和做宫女时候一样窝囊,若不是运气好有了这么多孩子她哪能有如今的风光?
连四阿哥都觉得母亲太奇怪了。
皇宫中的孩子,即使年岁还小,对权利这种东西也有一种特别敏锐的感觉,他们似乎天生就知道权利的妙处。
当初决定背离皇贵妃投向生母,除了对血缘亲情的天生的渴望和生母的温柔相待以外,在感情上对皇贵妃极度的失望自然也是重要的催化剂。而事实上,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母亲在这个皇宫的最高掌控者心目中的地位。四阿哥虽然年纪小,但他那时已经具备了足够的观察和思考的能力。皇帝和太皇太后在皇贵妃和德妃二人面前所展示出来的不同的面貌,使四阿哥敏感的意识到,虽然皇额娘地位更高,权利更大,但似乎亲额娘更加受上位者喜爱,与其关系更加亲近。皇贵妃和太皇太后、皇帝二者之间,谁的地位更高,权利更大,四阿哥自然清楚,而得到太皇太后与皇帝宠爱的亲额娘其实比空有权利而不得喜爱的皇额娘对自己更加有利。皇额娘的权利只对不得上位者心意的人有震慑力,对得宠者则未必,除非你自己更加得宠,可显然皇贵妃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所以,四阿哥选择自己的亲生额娘除了感情因素以外,利益也起了大作用。否则,即使其他情境一样,可德宛只是个嫔甚至是贵人的话,四阿哥就算再喜欢她也不可能背离皇贵妃。
然而,四阿哥终究还小,他还没有认识到权利其实是柄双刃剑,可以伤害别人,但用不好同样也可以伤害自己。
但他知道这不是一个可以轻易问出口的问题。他想起了额娘和老祖宗都曾经和他说起过的一句话:在这宫里,最重要的就是多听,多看,多想,少说。
于是,他决定自己来看,来听,来想。
贵妃娘娘紧张兮兮的躺在自己宫里保胎,无暇顾及权利,毕竟想要权利也得有命享用才行。宜妃的肚子也到了最后关头,不可轻忽,尤其在太医确认这胎是个小阿哥的时候,她决定在四个月后养好精神再入战场。惠妃和荣妃对争夺日渐减少的帝宠已经不再热衷,她们都身体健康,精神十足,又各有一子,二人之间的对决在所难免,然而荣妃毕竟在出身上差了惠妃一大截,排序也在四妃中居末,甚至还在宫女子出身的德妃之后,这就注定了最后荣妃所取得的要少于惠妃,不过,能够在贵妃和宜妃掺一脚之前完成权利分配,她们都很满意。
再观德妃,依然故我,不焦不躁,不争不抢。然而惠妃和荣妃可没忘记她也是拥有后宫协理权的人,而且没有任何理由被排除于争夺圈之外,不管是为了面子好看,还是为了堵住德妃的嘴,亦或是为了拉拢她,德妃依然得到了她们拱手捧上的一小部分的权利,负责宫里两名孕妇和阿哥所里居住的阿哥们——当然,这是她们都没什么兴趣的部分。照顾皇子皇女,假如身在之前的任何一个王朝,惠妃和荣妃绝对不会轻易放过这种权利,毕竟自己也有儿子,每淘汰一个皇子,自己的儿子的实力就相应更增长一些。想想汉朝赵飞燕姐妹可以残害皇子,唐朝武则天在高宗尚在的时候就害死了废太子李忠,高宗其他的儿子李孝、李上金、李素节,甚至武则天自己的儿子也都被害死,宋朝刘皇后还能使出一招“狸猫换太子”(纯属戏说,非史实),明朝的万贵妃因无子甚至敢于公然杀害皇子。想想这些历史上的彪悍女性,也许惠妃和荣妃还会遗憾为什么自己要身为康熙朝的后妃,毕竟康熙不是个好糊弄的,而且在孩子年幼的时候他很不介意扮演慈父形象。在这座宫廷里,照顾这些小主子大约是最鸡肋的差使了,不但油水不多,一点儿都不能克扣,小家伙们有个三长两短,人家亲额娘可都盯着呢,照顾好了是本分,照顾不好就是大麻烦。而两名孕妇更是麻烦,宜妃还好说,贵妃那胎可看着凶险,万一出了什么事儿可真吃不起这责任。况且现在住在阿哥所的只有大阿哥和三阿哥,也不是好糊弄的主儿。
结怨
德宛也不多话,更不挑三拣四,人家给她什么事儿她就认真去做。
她交代了精通妇科的太医每天都要给贵妃和宜妃请脉,加之如今太皇太后对她们两个的肚子也很是关注,德宛每日去给太皇太后请安时都要回报清楚。至于小阿哥们,够了年纪去阿哥所的只有五个,其中太子由康熙亲养,四阿哥住在慈宁宫,五阿哥在皇太后身边儿,现在到了阿哥所的其实只有大阿哥和三阿哥两个,他们的额娘正是惠妃和荣妃,对儿子的一举一动都很不能眼珠不错的盯着呢。
日子就这样流水般淌到了五月,在初七夜里,宜妃诞下了康熙的第二十个儿子胤禌,这是宜妃的第三个孩子。连生三胎都是皇子,宜妃走路都带着风。出了月子就满腔热血、匆匆忙忙地投入了后宫的战场之中。
德宛倒是很乐意把手中的权利转交给宜妃,可人家宜妃也不乐意管这种既没油水又棘手的事务人家有着更加高远的目标。
而贵妃看着几个人把后宫权利瓜分了个彻底,心里顿时不乐意了。就算自己到时候身体好了,可人家已经吞下去的东西自己也没法强要人家硬吐出来,毕竟自己只是贵妃而已。
荣妃虽然出身不如惠妃,宠爱不如宜妃,但在宫中生活了这么多年的女人也不是个简单角色。
“荣妃,哀家看你最近似乎气色不大好,是不是哪里不舒服了?”一日请安的时候,太皇太后看荣妃脸色似乎不大好。
“回太皇太后的话,臣妾一切安好,劳太皇太后担心,臣妾真是惭愧。”荣妃顿了顿,“臣妾只是突然间发现三格格似乎一夜之间就长大了,才一错眼不见就已经十三了,想着女大不中留,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臣妾就再也留不住她了,心里一时调不过来。”
太皇太后看向荣妃身后已经是个大姑娘了的三格格,想起了自己的三个女儿,当年自己也是这般复杂地看着女儿一个一个离开自己,那时的自己和荣妃大概是一样的吧,便缓了脸色,“天下做母亲的,心里想的都是一样的,孩子总会长大,只要看着他们过得好,就心满意足了。”
荣妃应道:“太后说的正是。昨儿皇上也说起三格格的事情,虽然不舍可是还是决定把她嫁到蒙古去,皇上和臣妾也商量了一番,可看来看去,出类拔萃的竟然也只有漠南巴林部的乌尔衮。皇上说了,太皇太后是三格格的亲曾祖母,断没有绕过太皇太后的道理,臣妾也想着太皇太后眼界见识都不是臣妾能比的,请太皇太后给三格格掌掌眼过过目,可不比臣妾这见识短的要靠谱多了吗?”
这乌尔衮是漠南蒙古巴林部博尔济吉特氏,两宫太后都是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的女儿,虽然不是一个部,但总都是博尔济吉特氏,听着这个姓氏都觉着亲切。而且乌尔衮的亲祖母正是太皇太后最喜爱的次女巴林淑慧公主,也就是说,乌尔衮是太皇太后的曾外孙,这曾孙女儿嫁给曾外孙,太皇太后很是乐意,当场拍板同意,对荣妃的刻意讨好也就笑眯眯的收下了。当然,为了显示自己对小辈的慈爱,亲自发话三格格年龄太小,等她再大些,十八九的时候再去她才能真正放心。
对此,惠妃和宜妃很是懊恼,可谁让她们没有女儿可用来讨好太皇太后呢,于是只能眼睁睁看着荣妃搭上了太皇太后的船,自己躲在寝宫里面咬被窝玩儿。
三格格也瞬间繁忙起来,此时的她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养好身体和学好蒙语。
得知自己就这样被亲额娘卖到了草原上,三格格很是愤怒,“为了你能讨好老祖宗,跟别人争斗,你就不管自己亲生女儿了吗?蒙古那是什么地方?我真的是额娘亲生的吗?人家做额娘的哪个不是怕把女儿嫁去蒙古,可额娘呢,自己上秆子把我往火坑里推!”
女儿要去蒙古,虽是荣妃自己想好了跟皇上提的,可她怎么可能真的舍得女儿远嫁,“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额娘虽然没学问可也听过这句话。你不只是额娘的女儿,也是大清的公主,公主和亲蒙古是多少年的规矩,额娘改不了,只能尽力让你嫁的最舒坦。那乌尔衮是鄂齐尔郡王的儿子,以后袭爵也不会辱没了你。他也是太皇太后的曾外孙子,祖母是太皇太后最喜爱的女儿。而且漠南总是要近一些,若是额娘不先打算好了,万一你皇阿玛为了安抚漠西或是漠北,把你嫁了去,那才真的是没地方哭了呢。额娘就是在深宫也知道漠西不安分,额娘能容忍有这种可能吗?额娘这一切难道不是为你好吗?”虽然荣妃是有自己自私的目的,但却绝对不会想害自己亲骨肉的。毕竟她已经失去太多的孩子了,再失去哪怕任何一个对她来说都是绝对无法接受的噩梦。
三格格怔住了,扑进荣妃怀里,母女二人哭作一团。
最后,三格格还是接受了现实。其实,就算她不接受又能如何,根本没有她置喙的余地。与其浪费时间自怨自艾不如振作起来为将来适应蒙古的生活做准备。幸运的是,她还有五到六年的时间,这对她来说,足够了。
荣妃巴结上了后宫最尊贵的女人人太皇太后,又取得了女儿的谅解,重新斗志昂扬起来。贵妃虽然看不上她却也没工夫理会,惠妃和宜妃虽然也看不上她但想想太皇太后最终还是决定暂时先避其锋芒,反正时候长着呢,太皇太后年纪可不小了。
而德妃呢,仍然按部就班做着自己的事情,不管外界发生了什么,她都一副不甚在意的样子,也就慢慢没有人再曲意讨好于她了。
德宛合上书,看向晴雯,“话已经递过去了?”
“回娘娘,话已经传过去了,途径保证可靠,不会有人查出来处的。”
“好,皇上快来了,本宫还要再准备两个小菜,时间有点儿赶了。”
夜里。
“娘娘,娘娘,出事儿了。”
“什么事儿?”德宛顶着朦胧的睡眼强自挣扎起来。
“回娘娘的话,才有人来报,贵妃娘娘出事儿了!”
“什么?”康熙大惊。方才有人进来的时候他就被吵醒了,只是听到此时才觉事态严重。
德宛忙服侍着康熙穿好衣裳,两人匆忙赶往景仁宫。
景仁宫此时已经乱成了一团,宫女太监们一个个惊慌失色。
“太医呢?太医在哪里?”因为贵妃这胎实在不好说,为安全起见,德宛派了太医常驻景仁宫。
太医到的很快。
经过太医的解释,情况很快就明了了。贵妃本就不能情绪不稳,今晚又被不知道哪里溜进来的猫叫声惊着了,结果动了胎气,早产了。虽然情况有些麻烦,但是现在还是有把握平安生产的。
宫里面跑得最快的就是消息。不过一会儿,景仁宫里就挤满了“忧心忡忡”赶来的妃子们。连两宫太后都派了人来表示一下关心。
听到隔壁屋子里贵妃的惨叫声,心神不宁的康熙直接吩咐人查清楚那只惊到贵妃的猫是哪里来的。
这简单的很,罪魁祸猫早就被贵妃身边的大宫女抱琴逮住了。大家一看,都知道了,这是常常在的猫,可问题是,这猫一个月前还是荣妃的,她看常常在喜欢就好心送给了她。现在大家眼神一对,都觉得自己真相了。荣妃能有那么好心?刚得了没几个月的挺漂亮一猫就这样送给一个地位卑微的常在?有阴谋,绝对有阴谋。证据嘛,不就是贵妃娘娘吗?
不过这话在诸位后宫的舌尖上不知道绕了几圈,却没有人真的把这话吐出来。位分高的没打算招惹敌人,毕竟这事儿可不能真的把荣妃完全打趴下,谁知道以后荣妃能不能再爬起来报复自己,倒不如装不知道。下面位分低的看位分高的都不说,自然也闭紧了嘴巴不敢多说。
于是,倒霉的常常在就被堵了嘴巴活活打死了,而那只猫,以后也不会再出现了。
到天大亮的时候,贵妃生下皇十一女,只是小格格身体极弱,贵妃抱着明显比别的孩子小了一大圈儿的女儿,心疼得直抹泪。
“我姐姐小翠是荣妃娘娘宫里的洒扫宫女,她亲耳听见荣妃娘娘说的,‘贵妃算什么,病歪歪的,又不得宠,就是以后她养好了身子想跟本宫争,也没她的好果子吃’,我记得真真的,那荣妃娘娘胆子可真大,连贵妃娘娘都不放在眼里。”想起今天不知怎么回事,自己总也睡不着,心情烦躁极了,只得带着抱琴和翠柳到屋外走走,却见到树丛后有人影,过去查看的时候却听到了这样的话。
虽然一直平抑着自己的怒气回到床上,但这时候她已经无法入睡了。正巧外面传来猫叫声,声声凄厉刺耳,又惊又怒之下才导致了这样的结果。而这猫虽然是常常在的,可谁不知道常常在是和荣妃住一起的,那猫原先也是荣妃的。谁知道这猫是不是荣妃的一石二鸟之计,既害了自己,又可除了那个近来颇得皇上宠爱以致渐渐不把荣妃放在眼里的常常在。
看着小女儿这副可怜模样,贵妃暗自咬牙,好孩子,你放心,额娘绝对不会让害如此的那个贱人逍遥快活的。
美女
小格格最终还是没能活下来。
贵妃抱着女儿的尸体痛哭流涕。
同样悲伤的还有德宛,这绝对不是猫哭耗子。
小格格早产后,德宛其实是愧疚的。她其实只是想要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了。
这一次德宛害喜比较严重,着实把小小的四阿哥吓到了。
“老祖宗,当年额娘有了小四的时候,也是这般难受吗?”
“是啊,女人生孩子都是在鬼门关前打转的事儿。”说实在话,德宛当年有了四阿哥的时候,只是一个没名没分的,太皇太后哪里能够知道了的,只不过想想肯定是这样的。而且四阿哥一个小阿哥,也没必要知道这些,因此太皇太后不过糊弄了四阿哥一句,就转而问起学业上的事情了。
可四阿哥却把这句话记在了心里。又想起太子来,他记得先皇后就是为了生太子而薨了的,他心里便害怕起来。
德宛在这段时间里非常喜好酸食。四阿哥想,若是他给额娘买些酸食回来,额娘一定会高兴的。
可是……
四阿哥抬头望望天,小小的,被分割成一块一块的。
才七岁的他,怎么可能被允许出宫呢?
机会来得很快。
几天以后,四、五、六三个阿哥到御花园玩儿,正巧碰到了康熙和裕亲王、恭亲王三个兄弟。
过程嘛,很简单,四阿哥引着两个弟弟拼命打听宫外头的事儿,再表达出自己的羡慕。然后,康熙看着三个儿子亮得惊人的眼珠子,同意了他们三个出宫的请求。当然,这是有条件的。康熙先检查了三个小阿哥的功课,很满意。然后要求哥儿仨必须紧紧跟着裕亲王和恭亲王,不准淘气乱跑,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睛可是盯紧了六阿哥的。最后,还给他们派出了十几个御前侍卫跟着。
虽然对层层的束缚很是不满,但想想出宫以后的自在,三个小家伙还是选择了带着一大串粽子出去。
四阿哥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裕亲王介绍的四九记的果脯。可惜本来可以很快到达的目的地,却被五阿哥和六阿哥生生拖了老久。
第一次出宫,五阿哥和六阿哥尤其兴奋,看着路边的摊子羡慕得不得了,看到冰糖葫芦更是连路都走不动了,最后恭亲王没奈何只得给他们三个每人买了一个。
四九记的果脯有八种最受欢迎,四阿哥便每种都买了些,希望额娘能够喜欢。
“这里的果脯是挺好吃的,可惜品种太少了,颜色也不够鲜艳。要是色香味俱全的话就再好不过了。”
听到这娇娇脆脆的声音,三个小阿哥一同回头望了去。
‘真漂亮!’这是五阿哥的心声。
‘挺好看的,就比额娘差了一点儿。’这是四阿哥和六阿哥的心声。
说话的是一个精致可爱的小姑娘,大约五六岁的样子,弯弯的眉毛,大大的杏仁眼,小巧的鼻子,樱桃小口,白嫩细致的肌肤,虽然年岁还小,却已经可以预见到未来的美貌。她穿着嫩红色的小旗袍,领口、袖口都结着小小的粉白色蝴蝶结,细看去才发现那蝴蝶结上闪闪亮亮的竟是些水晶,纽扣更是别致,竟是一粒粒圆润的珠子,头发梳得齐齐整整,鬟髻上插了好几支缀满了宝石和流苏的簪子。
三个阿哥仔细看去,都被小姑娘通身的富贵惊到了,连宫里也没有穿过这样的衣服吧。其中四阿哥尤其诧异:想到老祖宗无意中说起的“八旗糜烂,积重难返”,再看看这个小姑娘,心里怒火高涨,不知道她出自什么样的人家,但可想而知,必定是贪污腐败的混帐贵族。
这么一想,再看这小姑娘,原先还觉得漂亮的小脸蛋此刻却刺眼得很。真是张狂,居然比宫里的妃子的穿用还要奢靡,不知死活。
六阿哥被康熙宠惯了,性子素来直接,小手揪着四阿哥的衣服,大眼睛湿漉漉的,“四哥哥,这个姐姐的衣服真好看,咱们萨伊堪太小了,哈宜呼穿了肯定比她还漂亮,要不三姐姐穿了也一定好看。”
小姑娘年纪虽小却自负美貌,在家里也是个称王称霸的,这时候听到有人说比自己好看,就不大高兴,再一看另外两个还连连附和,眉目之间就带出了情绪来。
“你的姐姐妹妹很好看吗?”小姑娘走上前来打探敌情。
“恩,反正比你好看。”六阿哥说话连康熙的面子都从来没有在乎过,更不要说一个陌生人了。
“我最喜欢交朋友了,我可不可以和她们做朋友啊?我叫艾欣,你的姐妹们叫什么名字?”小姑娘努力使自己的脸回复正常。
“怎么可能?她们才不会和普通人做朋友呢!你们家世还行吗?”六阿哥一副鼻孔看天的拽样。
“哼,我们家是正黄旗李尔佳氏,我玛法是堂堂二等伯,我阿玛是堂堂的三品参将,有什么人是我不够资格结交的?”
好嚣张呀,三品的参将,很高吗?似乎他们的郭罗玛法也是三品官,可额娘却从来都说他只是个小官呀。那么三品究竟是大是小呢?四阿哥和六阿哥纠结了。
而且,不就是二等伯吗?他们记得贵妃娘娘家的女孩子进宫时,他们也碰到过,看起来也没有这么张狂吧,他们记忆中,贵妃娘娘家是一等公,要比一等伯高多了吧,难道他们记错了?
“好了,小妹,咱们出来的时间已经不短了,还是早些回去以免长辈们担心。”一旁的一个十一二岁的姑娘忙走出来劝道,又看了三位阿哥一眼,目光中包含着歉意和无奈。
“行了,二姐姐,我做事儿你少插嘴,反正你也未必懂。”虽说是称呼着姐姐,可瞧起来却没有一死对姐姐的尊重,倒更像是对着自己的下人一样。
这个姑娘容貌不及艾欣,却也白净秀丽,浑身透出一股子温柔气息。只是这穿戴上就比那个艾欣差了许多,身上一件豆绿色旗袍,唯一的修饰就是在袖口和下摆处各滚了一道边罢了。头发整整齐齐梳成大辫子,垂在肩头。
四阿哥看了一眼这个姑娘,点了点头,显然对她的印象要好于对这个艾欣的。
“咦?这不是艾欣和舒鲁吗?”不远处有人似乎认出了熟人,出声招呼了。
“啊,是秀慜。”看到了朋友,艾欣立时兴奋了起来。
跟着那个秀慜一起的还有一个小姑娘,眼睛滴溜溜的看了看她们两个略有些想象的容貌,艾欣突然抓住了那个小姑娘的手,笑道:“这个姐姐我见过的。”
那秀慜笑道:“可见你惯是个爱胡说的,我姐姐可从没和你见过面的。姐姐,这就是我跟你提过的艾欣。艾欣,这是我姐姐,乌拉那拉秀龄。”
艾欣笑道:“虽然未曾见过,然我看着面善,怕不是上辈子的缘分,我倒是听说过一句话,说是上辈子五百次的回眸,才能换得今生的擦肩而过,想来我们两个上辈子缘分足够深了,这辈子才能有缘结识。”
秀慜笑道:“若是照这样来说,你我缘分岂不更深?”
秀龄是?br/>